文章搜索
|
推荐文章
- ·兴业:做好“五篇 (125)
- ·玉城“三全”食品 (195)
- ·玉林五彩田园樱花 (184)
- ·网传“广昆高速山 (140)
- ·兴业:易地搬迁群 (128)
- ·“铁二代”范今仁 (88)
- ·容县:143家企业搭 (153)
- ·玉林去年外贸小幅 (166)
- ·法院周末突击执行 (131)
- ·陆川乡镇商会异军 (78)
粤桂联手整治九洲江流域水环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见成效
驱车至陆川县九洲江一带,两岸绿树成荫,沿途一碧千里,可谓“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这正是九洲江流域水环境整治最直接的证明。2013年以来,粤桂两省区紧抓九洲江列入国家跨省区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重大机遇,联手整治九洲江流域水环境。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九洲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2014年至2017年,其水质年均值均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去年1~12月,跨省区石角考核断面水质月月达Ⅲ类水,初步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水达标,四年保长效”的目标。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其中,玉林市创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得到通报表扬。高压治理 壮士断腕流域内水质得到较大改善环境污染,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九洲江流域内的城镇,养猪业历史悠久。万名猪倌致富的同时,生猪养殖成了水污染的“元凶”。近年来,玉林市以九洲江、南流江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专项整治工作,建设美丽生态宜居新玉林。面对“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抉择,玉林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建立九洲江核心保护区,构建双重“生态高压防线”的决定,划定九洲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沿岸200米以内为禁养区,坚决清理拆除禁养区内1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2018年1月1日,《玉林市九洲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开始实施,给改善九洲江流域水环境提供了法制保障。为打好九洲江这场环保战,粤桂两省区按照中央有关要求,以九洲江作为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试点,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流域水环境联防共治。截至2018年12月,共筹措九洲江污染治理资金10.9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4亿元、广东省援助我区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资金1.66亿元,广西九洲江流域专项资金2.42亿元、中央和自治区整合资金0.72亿元、玉林市配套资金0.19亿元、县级配套资金0.56亿元,大力推进养殖、生活、工业、河道四大污染治理,全力推进流域内产业转型升级。陆川县是九洲江发源地,其主干流在陆川县境内有81公里。而作为广西畜牧养殖大县,养殖污染也成为该县治理九洲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硬骨头”。面对这一难打的攻坚战,陆川县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抓落实,举全县之力打好九洲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对限养区、禁养区的养殖场,采取“劝、改、拆、变”四举措进行综合整治。2013年以来,累计清拆养殖场1652家,清拆猪舍建筑面积51.1万平方米。同时痛下决心,对流域内污染工业进行关停并转,淘汰关停一批、升级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对流域内各镇食品站屠宰场升级改造。规划建设九洲江环保产业园,调整九洲江流域种植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一江清水蓝,两岸百花艳”。修复一条河流,建成一条绿道,修成数个休憩公园……这些年,九洲江干流和6条主要支流禁养区内养殖场清拆完毕,治理九洲江带来的生态红利不断释放,让各地百姓欣喜不已。近日又有好消息传来:鉴于上一轮合作取得良好成效,广东、广西两省区政府决定继续共同治理九洲江流域,正式签署《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2018-2020年),两省区每年各出资1亿元,继续共同出资治理九洲江广西段,确保水质稳定并持续改善,保障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大力整治养殖污染和工业污染后,九洲江水质得到很大改善,基本上是月月达标,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陆川县县长刘启告诉记者,陆川正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希望通过治水这副“猛药”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进而不断调整和优化陆川县的经济结构。变污为净 变废为宝养殖污染治理向纵深发展为根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近年来玉林在非禁养区内大力打造并推广“高架网床+益生菌”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能减少90%的养殖废水排放量。实施治理以来,陆川、博白两县共完成推广“高架网床+益生菌”生态养殖624家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改造猪舍面积累计达约80.4万平方米。“养猪最大的压力就是污水问题。传统养猪模式,每天必须用清水清洗猪栏,产生大量的污水。”广西聚银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祖东说,这些年来,企业也一直在探索新的模式,既要能够减少污水量,又能够确保环保达标。“益生菌+高架网床”生态养殖模式,让猪“上床上炕”,实现零排放。在九洲江治理的主战场,近年来,陆川县积极探索生态养殖、小散养殖污染等治理模式,清拆、转型和生态养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实施生态化市场化无害化处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利用的“三化处理三化利用”治理模式,形成“生态养殖→固废处理→生态种植”无缝衔接的零污染生态循环种养,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大力推广“高架网床+益生菌”生态养殖模式,完善小散养殖户粪污处置,目前已完成流域内528家小散养殖户的储粪屋、储液池、沼气池等治污设施建设,共建设储粪屋3.54万平方米,储液池8.99万立方米。出台《陆川县生猪小散养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在全县探索推广小散养粪污综合利用合作社模式,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以点带面,先试点后铺开,带动全县小散养殖粪肥资源化利用。目前,陆川成立了15家合作社,已竣工小散养殖粪污处理家数有2753家,共抽粪还田2858吨,还田3400亩。此外,为解决养殖粪污末端处理难题,陆川县在三同养殖场建设一座物化和生化二单元处理系统试点,已投入运行,效果明显。在陆川县383县道两旁农田间,矗立着两个蓝色罐体,这就是博世科投资建设的陆川固废处置项目和生态循环产业园。该项目年处理固体废弃物可达17.5万吨,其中日处理禽畜废弃物360吨,相当于每天可以处理陆川县九洲江流域内约54万头生猪的粪便问题。该公司生态管理部经理李少博介绍说:“公司目前以收集养殖粪污为主,收集起来后,经过发酵产生沼气,沼气提纯成天然气,产生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在周边的农业项目上就地还田,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记者 陈明兰)原标题:粤桂联手整治九洲江流域水环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见成效—— 山清水秀满目春
- 日期: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