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陆小青 通讯员 陈静)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改革部署,统筹谋划,以破竹之势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有力有序进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规范“接、放、管、服”工作,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4项。完成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公布工作,市本级政府部门精简权力事项比例达47%,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04项。加快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创新建立项目审批“圆桌”会议机制,项目实行集中审批、限时办结。推进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化零为整”试点改革,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前期预审查改革,为重大投资项目审批节约时间5~6个月以上,项目联合审批总的办理时限由原来的270多天减少到50多天。成立园区项目联合审批代办服务站,玉柴工业园等3个园区的代办服务站代办事项达企业需办行政审批事项的90%以上。推进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实现项目随到随录,及时将已办结的批复文件上传挂网,实现平台内项目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在线并联审批监管平台的重要作用。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出台《关于在公共领域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导则》等文件,建立了市一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根据目前策划包装的重大工程包和重大工程项目,继续筛选一些项目引导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口争取列入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项目备选库,充分利用好自治区层面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重大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严格按照程序推进前期工作,滚动完善传统基础实施领域PPP项目库,筛选和推介有较好现金流、有稳定回报预期的PPP项目,适时开展申报发行PPP项目专项债券。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
挂牌成立玉林市第一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采取“政府基金+担保+银行”贷款模式,新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5.7亿元。引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出台《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处理企业改制上市(挂牌)中有关问题的意见》, 推动上市培育备案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全市已有6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企业上市(挂牌)数量位居广西第四位。快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工作,印发《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玉林辖区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指导意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银行机构“量体裁衣”创新产品设计,推出了“农房贷”“农地贷”“林贷宝”等30多种农村产权系列金融产品。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六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办理工作日由原来的95个缩减到8个。制定“先照后证”改革后市场主体登记“双告知”工作规范。各级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西)向社会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全面实行“全城通、就近办”企业登记制度,形成登记区域无限制、服务区域全覆盖的工商登记新模式。市工商局玉州分局获评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突出单位。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制定出台《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6年,全市新增城镇人口42835人。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全市共建立14个区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受理群众申领居住证70332件,向群众发放证件51923张。
完善人才体制机制
研究出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范《<玉林市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若干规定(暂行)>的实施细则》等“1+8”文件及配套文件,健全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加快打造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八大产业发展和八大园区建设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龙潭产业园、玉柴产业新城和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发展,完善以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和社会化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体系。拓宽市校合作渠道,继续做好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来玉社会实践工作;加强同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开展人才合作。创新开展“博士沙龙”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聚智献力。
原标题:以破竹之势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我市重点领域改革措施有力成效明显